蓝色理念

   蓝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的不同特征 

未来50年,经济上的变革应该重新理解整个产业的发展。不是破坏型经济,不是绿色环保经济,而是蓝色经济。

                  蓝色经济                           绿色经济

        跨界循环,每个环境注入价值         万物皆有用,串联利用养分和能量

        万物相互联系,在共生中进化

    万物在生态循环,负面转化成正面

      循环经济、末端处理,价值衰减              用掉极小部分,浪费大部分

    一切都是独立的,线性的,排他的             末端高成本治理或直接危害后


蓝色理念用于联盟

提倡独立而协同。将生态循环的逻辑应用于联盟各企业合作关系构架设计上,让所有贡献者各尽所能(核心价值)并满足循环各方基本条件(核心利益)。

蓝色理念的传播

《蓝色经济重新架构中国环境产业未来》 阅读全文

傅涛 联盟执行理事长文章来源:第十五期E20环境技术沙龙 

“蓝色经济”和环境产业未来的趋势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并且,环境产业与“蓝色经济”也最为接近。

“蓝色经济”提到了“师法自然”的观念,这其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体验。现在,由一位国际创业家从生态的角度把它提升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在此,傅涛使用了“蓝色法则”一词。他认为,利用而非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来创造财富增量并获得自身的发展,就是在遵循着“蓝色法则”。比如:一棵树苗,它自然生长着,并没有侵犯任何他者的利益。不仅如此,它还始终利“他”,利土壤、利鸟虫,让人类可以消暑纳凉,始终在不断创造着财富。它不断吸收的只是没有经过对价的空气、水分、二氧化碳,大树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蓝色经济模式的载体。因此,蓝色经济讲求对于局部的优化,不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干扰。

《蓝色思维解码生物质厌氧消化》阅读全文

杭世珺---联盟专家委员会特聘顾问

文章来源:2014(第六届)上海污泥热点论坛

蓝色经济是人类效仿自然循环的生态法则寻求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道法自然止于理论?零废物是梦想?蓝色经济应如何与产业相结合,让理想照进现实?在9月19日召开的“2014(第六届)上海污泥热点论坛”上,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一改以往的技术风格,以蓝色经济理论与生物质厌氧消化技术的结合为例,论证蓝色经济与产业结合之道,吸足眼球。